企业动态

ENTERPRISE DYNAMICS

首页 >> 新闻资讯 >>行业动态 >> 瓷砖色差从何而来?如何在采购阶段将其最小化?
详细内容

瓷砖色差从何而来?如何在采购阶段将其最小化?

不少人装修时都遇到过这样的糟心事儿:同一批次的瓷砖,铺出来却深浅不一,像打了补丁一样难看。瓷砖色差看似是 “小问题”,却能直接毁掉整个空间的装修质感。其实,色差并非不可控,搞懂它的来龙去脉,在采购阶段做好防范,就能最大限度避免这种尴尬。

b56500f76c65562ad45320bf49271181_thumb_20220919175018_73654_500_300.jpg

瓷砖色差从何而来?三大源头要认清
瓷砖色差的产生,贯穿从生产到铺贴的多个环节,其中生产过程是最主要的 “元凶”。首先是原材料波动,天然黏土、长石等原料的成分会随矿脉、开采批次变化,即使是同一配方,原料里氧化铁含量的细微差异,烧制后也会导致颜色偏差。广东某瓷砖厂的老师傅透露,有时一批黏土的 “底色” 偏红,烧出的瓷砖就会比往常略深。其次是烧制工艺不稳定,窑炉内温度分布不均、烧制时间长短不一,都会影响瓷砖的发色效果 —— 温度偏高的区域,瓷砖颜色可能偏深;温度不足则会偏浅。最后是施釉环节的误差,釉料浓度、施釉厚度的细微差别,也会让瓷砖表面的色泽出现差异。
除了生产环节,运输和存储不当也可能加剧色差。瓷砖在运输过程中若长期暴露在阳光直射或潮湿环境下,表面釉料可能发生轻微氧化;不同批次的瓷砖混放时,若受到的温湿度影响不同,也可能出现视觉上的颜色差异。此外,铺贴时的光线条件也会 “放大” 色差,同一批瓷砖在自然光和暖光灯下,看起来可能完全不同。
采购阶段控色差:五个关键步骤要做足
想要在源头控制色差,采购时必须掌握 “五步法”。第一步是 “锁定同一批次”,选购时务必要求商家提供同一生产日期、同一色号的瓷砖 —— 色号是厂家区分生产批次的关键标识,只要色号一致,色差概率会降低 80% 以上。下单前要查看瓷砖包装上的喷码,确认色号、生产日期完全相同,避免商家混搭不同批次的产品。
第二步是 “现场集中比对”,不要只看单块样品,要从待购的瓷砖中随机抽取 10-15 块,在自然光下平铺成一片,距离 3 米左右观察整体色调是否统一。重点查看瓷砖的边缘和中心区域,有些瓷砖存在 “中心浅、边缘深” 的局部色差,单块看不明显,集中比对就能发现问题。
第三步是 “留存样品凭证”,将确认无误的样品瓷砖做好标记(如写上色号、签名),与商家约定 “到货后需与样品核对,色差超标可无条件退换”,并写入采购合同。这样既能避免商家以次充好,又能为后期验收提供依据。
第四步是 “整批提货不拆分”,尽量要求一次性提走同一批次的瓷砖,避免分批次提货时商家混入其他批次产品。若需送货上门,要在送货单上注明 “需提供同一色号瓷砖”,并在验收时核对每箱瓷砖的包装信息。
第五步是 “提前沟通铺贴细节”,告知施工方瓷砖的铺贴光线要求,建议在自然光充足的情况下进行铺贴,避免在单一灯光下铺贴导致色差误判。同时要求施工前进行预排,若发现轻微色差,可通过调整铺贴位置(如将略深的瓷砖铺在家具遮挡处)来弱化视觉效果。
瓷砖色差不可怕,可怕的是采购时掉以轻心。只要认清色差源头,做好批次核对、集中比对、留存凭证等关键步骤,就能把色差风险降到最低,让家居地面的色调均匀统一,呈现出最佳的装修效果。


佛山市久誉陶瓷有限公司,扎根于中国陶瓷产业核心腹地广东佛山,是一家以创新为驱动、品质为根基的现代化建材科技企业。

seo se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