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两年微水泥火得发烫 —— 从网红咖啡店到高端住宅,到处都能看到它 “无缝衔接、极简高级” 的身影。但跟风用的人多了,问题也跟着暴露:有的用半年就开裂,有的渗了污渍擦不掉,有的师傅说 “这料难施工,做不出样板间效果”。
久誉做微水泥,没想着只蹭热度,而是盯着这些 “好看不好用” 的痛点,从材料配方到施工服务,给出能落地的更优解。

普通微水泥让人头疼的地方,首先是 “娇气”:基层稍微有点沉降,表面就裂;洒上咖啡、酱油,半天不擦就渗进去。久誉的微水泥,从原料到配比,都在针对性补这些短板。
微水泥开裂,大多是因为里面的 “骨料” 太细,没足够支撑力。久誉没只用单一的水泥和石英粉,而是特意加了两种 “抗裂成分”:
实际测试过:在同样的 “基层沉降模拟” 实验里,普通微水泥在 0.5mm 的基层位移下就会出细纹,久誉的要到 1.5mm 才会有轻微痕迹,日常家用里,常见的地面沉降、温度变化,基本不用担心裂的问题。
微水泥的 “多孔结构” 是渗污的根源,普通款只靠表面涂一层封釉,时间长了封釉磨损,还是会渗。久誉搞了 “双层防渗”:
试过倒酱油在上面,放 2 小时再擦,用湿抹布一擦就干净,不会像普通微水泥那样留黄印;哪怕是红酒、油污,也不用特意用强力清洁剂,普通洗洁精就能搞定。
很多人吐槽微水泥 “看样板间美,装到自己家就翻车”,核心问题是施工太依赖师傅手艺 —— 搅拌比例不对、批刮厚度不均、打磨不到位,最后要么表面坑洼,要么颜色不一致。
久誉没把施工甩给装修队,而是自己搞了套 “标准化服务”,从上门到完工,每一步都有把控:
不是来了就刷料,而是先派专人去现场看基层:
久誉的施工师傅都要经过培训考核,拿到证才能上门,而且施工有明确的 “步骤标准”:
搅拌时,水和粉料的比例必须用电子秤称,误差不能超过 5g,避免有的地方太稀、有的太稠,导致干燥后颜色不均;
批刮要分 3 遍:第一遍 “打底”,厚度控制在 2mm,主要是找平;第二遍 “塑形”,厚度 1mm,做出微水泥的肌理感;第三遍 “收面”,用专用刮板把表面刮匀,避免留刮板印;
打磨更是细致:用 80 目、120 目、240 目三种砂纸,从粗到细磨三遍,最后用海绵抛光,摸上去是细腻的哑光质感,不会有颗粒感。
装完不是拍屁股走人,而是有明确的验收清单:
表面有没有裂缝、针孔?用手电筒侧着照,不能有明显瑕疵;
平整度怎么样?用 2 米靠尺量,误差不能超过 2mm;
防渗性好不好?当场倒点水,静置 1 小时,擦干后不能有印子。
只要有一项没达标,师傅就当场整改,直到业主满意,不用怕 “装完出问题没人管”。
很多人买微水泥前会问:“时间长了磨损怎么办?” 普通品牌可能只说 “自己补”,但普通人哪会补?久誉直接把 “维护” 也纳入服务里:
其实微水泥的 “高级感”,不该建立在 “难打理、易损坏” 的基础上。久誉的更优解,本质就是把 “网红材料” 变得 “实用化”—— 既保留了它无缝、极简的颜值,又通过配方优化、标准化施工、售后保障,解决了普通人最担心的裂、渗、施工翻车、后期维护问题。毕竟装修是住十几年的事,好看之外,“省心、耐用” 才是真的划算。